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高层次人才招聘需求
一、研究所简介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http://www.iet.ac.cn)为中国科学院直属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及与之相关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其前身系三元流动理论创始人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1980年正式建所。
研究所定位为:围绕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着力突破IGCC/联产、循环流化床、轻型动力、分布式与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核心技术,创建并实现先进能源动力系统,为国家能源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
在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期间,研究所将聚焦于IGCC/联产系统及关键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先进轻型动力技术的重点突破,并在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风能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大规模空气储能技术五个方向上开展前沿研究。
研究所现设七个实验室(行政单元),全所共有各类职工和研究生近600人,现拥有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国家风电叶片检测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及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风能利用(联合)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轻型动力重点实验室四个省部级实验室,另有13
个与地方政府或大型企业共建的研发与工程中心。到2015年,研究所人员总数预计将达到1200人。
诚挚期盼广大海内外科技工作者加入,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研究所,创造辉煌未来。
二、应聘方式
应聘人员请直接将简历发送招聘联系人:
联系人:淮秀兰 博士、刘琦
博士
邮 箱:hxl@iet.cn;liuqi@iet.cn
电 话: 8610-82543108;
8610-82543138;18600738081
三、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程研究所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2012年,52人)
招聘团队
|
招聘岗位
|
专业
|
学历
|
年龄
|
性别
|
人数
|
任职要求
|
国家能源风电研发(
实验)
中心
|
研究员(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计算流体力学、叶轮机械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计算流体力学、叶轮机械专业博士;
具有风电叶片数值算法研究方面经验;
能够独立进行CFD数值模拟软件开发,高精度数值算法研究;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副研究员
|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叶轮机械、流体力学相关专业博士;
具有MW级风电叶片设计经验;
可以独立进行风电叶片设计工作
|
动力工程、风电相关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动力工程或风电相关专业博士;
具有较强的空气动力学专业背景;
具有风力机风洞试验经验;
可独立承担风电叶片实验技术研究
|
国家能源风电研发(
实验)
中心轻型动力组
|
研究员(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航空发动机、工程热物理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发动机、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发动机总体设计工作经验;
有良好团队意识,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飞行器动力工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动力工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博士;
具有涡轮气动优化设计与流动机理研究相关工作经验
有良好团队意识,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飞行器动力工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动力工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压气机气动设计与流动机理研究相关科研经验;
有良好团队意识,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计算流体力学、叶轮机械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计算流体力学、叶轮机械专业博士;
具有5年以上叶轮机械三维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经验;
能够进行跨音流动先进数值算法开发、LES及DES方法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
研究员(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
|
化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化工或动力工程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煤、生物质(包括废弃物)等含碳能源热解、气化、制氢、制SNG、二氧化碳捕集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经验;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副研究员/
高级工程师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硕士及以上
|
不限
|
不限
|
3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具有不少于5年的相关领域工作经验;
可以独立开展燃气轮机燃烧室气动热力设计工作;
有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经验者优先。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硕士及以上
|
不限
|
不限
|
3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具有5年以上高效气-气、气-液换热器及热系统的研制、试验、设计经验;
能够独立开展强化传热技术研发工作
|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千人计划团队建设)
|
叶轮机械及工程、力学、机械及机电一体化
|
硕士及以上
|
不限
|
不限
|
2
|
叶轮机械及工程、力学、机械及机电一体化硕士以上学位;
熟悉转子动力学,熟练掌握Autocad、Ansys软件;
可以协作开展高速旋转机械先进结构(如空气轴承)及辅机(如高速电机)研发工作;
硕士学位要求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国外助理教授以上职务;
40岁以下,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优秀者可申请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
|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
研究员(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热能工程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热能工程专业博士;
具有5年以上煤的燃烧机理研究或技术开发背景;
具有2年以上煤及煤的衍生物等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新技术研发经历,或2年以上煤热解气化转化等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经历;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英文交流;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热能工程/
化学工程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热能工程专业或化学工程专业博士;
具有5年以上固体燃料燃烧研究背景;
具有较强的固体燃料的燃烧、热解和气化的流动计算和试验研究能力;或高效清洁梯级利用技术研发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英文交流;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副研究员
|
热能工程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1
|
热能工程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超临界锅炉水动力研究背景;
能够熟练使用英文交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优秀者可申请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
|
热能工程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热能工程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富氧燃烧试验研究或技术研发背景;
能够熟练使用英文交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优秀者可申请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
|
燃气轮机实验室
|
研究员(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发动机结构力学、转子动力学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3
|
结构力学、转子动力学专业博士;
具有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经验或相关技能,参与过项目研发过程者优先;
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开拓精神,能适应加班;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
研究员(含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工程热力学,化工热力学、先进能量系统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工程热力学,化工热力学、先进能量系统专业博士
有创新能力,具有3年以上太阳能热(化学)利用系统或近似系统的研发设计经验,掌握中低温太阳能利用前沿知识;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工程热力学,化工热力学、先进能量系统、环境学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工程热力学,化工热力学、先进能量系统、环境学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动力系统中CO2分离与捕集技术研发经验,具备CCS技术方案设计与优化、关键过程实验研究、系统性能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化学工程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专业博士;
具有3年以上分布式供能系统研发设计经验,具备系统方案设计与优化、关键过程实验研究、系统性能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余热利用与节能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传热及化工相关专业博士;
在高效强化传热传质、余热利用与节能新技术方向具有3年以上研发经验,并取得过创新成果;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高效冷却、核能、热工水力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传热、核能、热工水力专业博士;
从事高效冷却与先进热管理技术方向工作3年以上;
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具有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工作经验者优先。
|
副研究员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掌握高速微型动力结构设计与分析理论,掌握工程热力学设计及有机朗肯循环的基本理论,熟悉正逆耦合动力循环系统集成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有高速微型动力及耦合动力循环设计与分析工作经验者优先。
|
储能研发中心
|
研究员(含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能源动力、流体机械、化工机械
|
博士
|
40岁以下
|
不限
|
2
|
能源动力、流体机械、化工机械专业博士;
了解储能系统发展历史和趋势,掌握大规模储能系统研究相关技能;
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协作开展新型储能系统开拓研究;
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副研究员
|
能源动力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不限
|
不限
|
2
|
能源动力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能够开展储能系统总体研发全过程,包括储能系统数值模拟、储能系统试验平台建设与调试、储能系统工程方案设计、储能系统成套设计、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技术研究等;
至少掌握一种能源动力系统模拟软件或能自主编程,具有燃气轮机、火电机组等动力系统设计经验;
具有创新能力。
|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
研究员(含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副研究员
|
传热传质
|
博士
|
不限
|
不限
|
2
|
传热传质相关专业博士;
具有微细尺度相变流动换热机理研究背景,在高强度冷却技术研发方向上工作经验不少于3年;
青年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引进需符合相应引进条件。
|
四、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
(一)千人计划
1、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身体健康,不超过55岁;
2、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或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3、入选后,根据申报的类别分为两种:
(1)长期项目。需全职回国在岗工作(每年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九个月);
(2)短期项目。需与用人单位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工作合同,并明确合同期内工作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
(二)青年千人计划
1、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岁;
2、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3、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4、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
5、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要的发明专利等,有能力带领团队在本领域开展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三)百人计划
1、具有博士学位,身体健康,不超过40岁(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45岁);
2、国内(院外)应聘的人员,在原单位应已获得研究员(教授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位;海外应聘的人员,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4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3.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要的发明专利等。
4.有能力带领团队在本领域开展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5、入选后全职在岗工作(“百人计划”岗位执行期限为3-4年)。
6、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具有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而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四)创新人才计划:
1、研究员,身体健康,不超过45岁;
(1)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较深厚的研究工作积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某一学科方向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能组织和指导本学科领域的重大科研工作;
(2)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具有独立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近5年内,担任过国家级重要科技项目或等效项目中子课题项目的负责人;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及以上高质量论文;
(5)任副研究员满5年,特别优秀的,对此任职年限可放宽;
2、副研究员,身体健康,不超过35岁;
(1)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够带领或协助组织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2)国内应聘人员,在原单位已获得副研究员(或相当职位);或博士毕业并取得学位任助理研究员满2年;或博士后出站任助理研究员满1年;海外应聘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国外科研工作经历。
(3)承担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重要课题(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较好的成绩,对本学科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做出过重要的研究成果,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有影响的论文,或有相应数量的授权发明专利。